文秘之友|原創(chuàng)|范文|素材|寫作|PPT|
?
?
?
海源閣:四代藏書百代流芳
在山東聊城西南隅的楊氏宅院內,清末四大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坐落在一片綠蔭紅花之中。海源閣為三間硬山脊南向二層樓閣,飛檐畫角、青磚灰瓦、紅漆梁柱,看上去古色古香。主樓正中掛著“海源閣”匾額,一樓正中兩側門柱上掛著創(chuàng)始人楊以增的對聯:“食薦四時新俎豆,書藏萬卷小瑯嬛”。在展廳中另有一塊“海源閣”匾額,跋語曰:“先大夫欲立家廟未果,今于寢東先建此閣,以承祀事并籍藏書,取《學記》‘先河后?!Z,顏曰‘海源’,蓋寓追遠之思,亦仿鄞范氏之以‘天一’名閣云?!焙T撮w由此得名。
海源閣之名,既寄寓了創(chuàng)始人的治學思想,又體現了其藏書特色?!抖Y記·學記》云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。此之謂務本?!敝v君子治學必務其本,“海源”之名,寄寓了追遠之思,模仿著名藏書樓范氏天一閣做法取名為“閣”。此外,“海”指收藏如海般廣博,門類眾多無所不包,不為一般藏書家所重視的醫(yī)藥、堪輿、小說、戲曲等類書籍也盡力搜求,如明高麗本《東醫(yī)寶鑒》、明本《西廂記》等,搜羅之宏富可見一斑;“源”表現在版本上崇尚宋元古刻、名家校抄,內容上注重經史子集的原典文獻,珍藏的宋版“四經四史”為鎮(zhèn)閣之寶。
海源閣以其藏書精善廣博,被譽為清末四大藏書樓之一。自宋至清,私家藏書以江南一帶為盛,清末四大藏書樓中,江蘇常熟的鐵琴銅劍樓、浙江吳興的皕宋樓、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樓都居于江浙,唯有海源閣崛起于北方。又因藏宋元珍本之多,與瞿氏鐵琴銅劍樓并稱“南瞿北楊”。楊家四代人前后相繼,百余年致力于精品圖書的搜集、保管與整理,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胡喬木評曰:“一人致力萬人受惠,四代藏書百代流芳。”海源閣藏書在我國外交史上也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1972年毛澤東贈送給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《楚辭集注》,就是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。
海源閣創(chuàng)建于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。第一代藏主楊以增出生于書香之家,其父楊兆煜曾為即墨縣(今山東青島即墨區(qū))教諭,生平喜愛詩詞創(chuàng)作,博學通經,為治學而多方求書。楊以增,道光二年(1822年)進士,先后在貴州、河南、甘肅、陜西、江蘇等地做官。受其父影響,在各地任職期間廣購書籍。楊以增藏書始于貴州為官時,任河南道員時開始收藏善本,而在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任江南河道總督后達到高峰。江南河道總督官署設于清江浦,靠近太平天國與清軍交戰(zhàn)區(qū)域,容易購得因兵禍散出的江南許多私家藏書。楊以增性情豪爽,正直坦蕩,交游甚廣,其摯友陳官俊概括其品行曰##paidbegin##“公、忠、正、厚”,至交林則徐贈言“學有經法,通知時務,行無瑕尤,直到古人”。諸多友朋和書商素知以增嗜好古籍,故多有寄贈或登門洽談,海源閣所藏“四經四史”以及子集善本大都在此時獲得,奠定了數十萬卷的圖書收藏基礎。